他叫王××,今年47岁,是山东省日照市某村的支部副书记。他当上书记的过程颇具有代表性。促使他当上村干部的原因如下:(1)他的父亲当过村里的干部,人们很自然地认为他应该具有当村干部的素质。(2)他在云南省昆明市某部队当过兵,而且学了些有用的医术。村民们认为他见过大世面,比一般的村民眼界要开阔得多。(3)他是党员。村子里党员很少,党员不当干部,那谁还能当干部?(4)村支部书记是他同族的叔叔,提干部当然先提自己的人。
作为基层管理者,村干部们平时都做些什么工作呢?王说:“春天丈量土地,夏天收收公粮,秋天收点集资,冬天组织义务做工。”我问王,村里有没有党团集体活动?他说,“党的生活都没有,何况团组织。”我又问:平时你们村干部经常开会吗?他说,“哪有什么会可开?若上级来检查工作,找个会议记录本,随便写几个会议记录,瞎编应付过去了。”
在谈到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时,王说:“以前一个乡政府顶多有30多位工作人员,而现在一个乡政府300也不止!自从实行财政切块以后,乡里工作人员的工资要由乡财政支出,而乡财政的收入完全靠农民的各种税收和集资。农民要养活这么多的工作人员,负担可想而知!”
以后,我又了解了一些村民对他的看法,才知他有个雅号——“筷子书记”。“不知道他为这个村做了些什么实事,只知道有上级来村里吃喝时他一定会作陪。”
(《中国经济时报》5.8任永杰文)